React 项目构建

在很久之前在知乎回答过一个问题:公司要求统一一套前端脚手架,该怎么选择? 在那个时候推荐了使用了魔改 vue-cli@2 来实现 react 的基础脚手架,让 react 以及 vue 能够基本使用同一个模式的脚手架。
在之后也将他开源了出来:vue-cli-react-base 最基础的实现

思考

在之前开源版本 vue-cli-react-base 的实现中只完成了和 create-react-app 构建出来的一样包含 react 运行最基础的功能。

最近回过头再再看,也一直在思考,一个面向于企业内部的项目脚手架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?

是如同 vue-cli@2create-react-app 一样的嘛?只实现最基础的功能,所有的扩展(路由,数据管理,ui 库,目录结构约定),都交给开发者去完成。

感觉并不够。

还是如同 umijs 或者 nextjs 一样?开箱即用,有约定式路由,代码自动分割,在预定义的同时也支持 自定义扩展 webpack 配置达到用户的需求。

这样好像还不错。拿过来直接就可以开发项目了。

但是 他们的自定义扩展 webpack 真的足够方便吗?他们本身带来的学习成本呢?

基于这种思考,我开始尝试的去做这样一个事情。 把 vue-cli-react-base 一个基本完整的项目开发骨架给搭建起来。

于是最近开始基于他进行了一些改造。

如下:

vue-cli-react-base

vue-cli-react-base github
使用 vue-cli@2 驱动的 react 项目
使用 webpack@4 + babel@7 + (css/less module) + prettier 来构建

支持 module.css / module.less 等 css module 语法,推荐使用 npm i -S classnames 库来更好的使用 css module

内置了 huskyeslint-config-standardprettier-eslint 来运行 git commit 时代码的自动格式化。自动格式化 使用了 standard 的代码风格

状态管理工具方面使用 @rematch , 并且内置了插件 @rematch/immer 以及 @rematch/loading

具体使用方式参考: Rematch实践指南

内置了组件库 antd 结合 babel-plugin-import 做了组件(lodash也可以)的按需引入 (直接修改 src/theme.js 可以修改主题色)。当然要用别的组件库也是可行的,需要改的东西很少不是嘛?

使用 react-router-config 来达到和 vue-router 类似的体验。

结合 react-loadableimport() 实现了路由的按需加载

package.json 使用了 ~ 版本,来尽量保证安装时依赖升级导致项目报错问题

对于 mock 数据的需求,使用npm run dev-mock启动服务,实现了两种途径的mock数据:

  1. 直接 webpack-dev-server 提供的 proxyTable
  2. 使用本地 mock 数据,在 mocker文件夹下,修改添加即可, 或者使用 easymock 这样类似的在线 mock 服务,基于这样的需求实现了一个 apiProxy 的高阶函数,提供了本地mock的支持,当然他也能够比较方便的进行各种需求的改造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/**
* 拦截请求函数,只在 开发并且开启了mock的情况下启用
* @param {Function} fn
* @returns {fn}
*/
const apiProxy = fn => {
if (process.env.NODE_ENV === 'development' && process.env.mock === true) {
return function(url, data = {}, otherOptions = {}) {
return import('../mocker/index').then(({ default: mocker }) => {
// 如果未找到 mock 对应的数据的情况依旧走老代码
if (!mocker[url]) {
return fn.call(this, url, data, otherOptions)
}
const isFn = typeof mocker[url] === 'function'
// 如果是一个函数那么一定要返回 Promise
if (isFn) {
return mocker[url](data)
}
// 其他情况,直接使用Promsie返回值
return mocker[url]
})
}
}
return function(...args) {
return fn.apply(this, args)
}
}

上面就是对于企业内部项目脚手架思考的一些产出,不过又在想是不是,整个 webapck 所有的配置全部都被暴露了出来,和 目前 create-react-app 以及 vue-cli@3 的设计思路感觉还是不太相符啊,隐藏实现细节,暴露更改接口。能在底层升级的情况下,无需改动(大部分时候)上层业务的接口修改

基于这样的思考又结合上面的实现 于是又有了另外一个项目:

cra-config-create-app

cra-config-create-app
一个基于 create-react-app 和 react-app-rewired 开箱即用的一个基础项目骨架。
本项目想法源自于 既希望能直接享受到 cra 带来的可升级的机制,
又能够和 vue-cli@2 一样支持一些基础的配置项,
于是利用 react-app-rewired 和 环境变量 的支持 把部分选项直接写成了配置项。
支持直接修改配置项使用。

具体已经实现的功能和 上面的项目是一致的,但是这个能够享受到 create-react-app 升级 带来的一些特性和优化支持。(比如 create-react-app 快发布 3.0了。。)

当需要写入使用的全局环境变量时,需使用 process.env.REACT_APP_XXX = xxx 形式才能拿到。 (只支持字符串)

使用 %REACT_APP_XXX% 方式获取

已经支持的配置如下: cra-config/config.js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 {
alias: {
'@': resolveApp('src')
},
// 开发环境
dev: {
/**
* 是否启用 https 的构建
* 修改 host, port 等。
* 如果 process.env.xxx 有对应的值,那么会覆盖这里的配置
*/
HTTPS: false,
HOST: '0.0.0.0',
PORT: 5000,
/**
s* 在 webpack 中 是否启用 eslint 检查
*/
useEslint: true,
/**
* 是否自动打开浏览器
*/
autoOpenBrowser: true,
/**
* 本地服务器代理的配置
*/
proxyTable: {}
},
// 构建正式
build: {
/**
* 在 webpack 中 是否启用 eslint 检查
*/
useEslint: false,
/**
* 构建时打包文件夹
*/
appBuild: resolveApp('dist'),
/**
* 是否启用 sourcemap
*/
productionSourceMap: false
}
}

整体文章说得比较散,因为对于企业内部,一个完备靠谱的的上线项目来说,仅仅是上面提到的点,感觉还是远远不够的,发布部署流程,分支合并策略。函数命名规范,甚至函数体的最大行数等等。

这让我想起了某一次听到 月影 说的一句话:框架的出现,不是让能力强的人写出来更好的代码,而是让能力没那么好的人,能够写出来没那么差的代码。

加油共勉!

使用搜索:谷歌必应百度